玉米育种快速准确守住中国粮食安全底线
2020年,中国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113亿斤,实现了"十七大连丰"。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公布的数据,在种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,中国粮食产量仍在逐年增加,背后是科技力量,其中良种培育是关键环节。本文将介绍不同品种的育种情况,从而了解其背后的生物育种情况。
玉米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,玉米自给自足率可达95%以上。中国农业部负责人不止一次表示,玉米基本自给自足是中国粮食安全的底线。"玉米之所以能在粮仓中携带中国粮食,在耕地上种植中国种子,取决于科技进步和创新。"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(以下简称"农业科学研究所")研究员、玉米育种专家李亮在接受"科技日报"采访时说。
由于常规育种技术周期长,优良亲本自交系选育率低,在短时间内难以选择所需品种。近年来,生物技术的应用,如单倍体育种、分子标记辅助育种、基因编辑育种等,提高了玉米育种的效率,开辟了玉米育种的新途径。
中国种植的玉米90%是自交品种.
目前,我国各生态区玉米品种的推广面临着国际竞争,主要跨国公司在中国开展品种培育或销售。然而,我国玉米自交品种的种植面积仍在90%以上.要实现这一比例并不容易,这是大多数国内育种者共同努力的结果。李亮说。
多年来,我国玉米品种普遍存在产量水平低、抗旱性差、抗虫能力差等缺点,严重制约了我国玉米的生产能力。同时,我国玉米种质资源相对短缺,严重制约了玉米高产、高密度、抗病虫害品种的选育。
为解决这一"硬骨"问题,农科院研究员黄长龄广泛搜集国内外优秀玉米种质资源,致力于研究,充分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辅助玉米种质资源创新,经过23年的培育,培育出密实度好、产量高、种植范围广的玉米新品种"中单808"和"中单909"。
李良说,"中单808"在西南推广后,该地区玉米种植密度增加了30%(每亩1000株),增产39.3%,成为西南地区玉米的主要品种。黄淮海玉米区"中单909"试种期间,平均单产比黄淮海主栽"郑单958"增产5.1%。在全国高产潜力研究试验中,还创下了1376 kg/亩高产纪录。
继"中单808"和"中单909"之后,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玉米科研队伍继续朝着新的育种目标,特别是当前的高质量绿色目标进行研究开发,整合各种育种技术,进行物质创造和品种选育,取得了可喜的进展。
他们还建立了密植增产、优质群体建设、病虫害绿色防治、全过程机械收获机械化、秸秆还田绿色技术体系,创造了2020年玉米单产1663.25 kg的新纪录,再次创下了我国玉米高产的新纪录。
此外,在"十三五"期间,农业科学研究所还培育了10个高产抗逆转新品种,如"中单123"、"中单685"、"中玉303"和"中单111",对我国玉米产量的提高作出了贡献。
-
希尔顿集团主厨季再度开启 用美食致敬厨师匠心,显佳肴万千魅力
-
数据赋能数字经济 共创数据要素产业新生态
-
UGG亚太区代言人王一博身穿秋冬新款Tasman Cali Wave,演绎阳光度假大片。
-
好上手、落地快!2大轻量化舜智云制造产品,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!
-
海兰信入选2023MWC上海通信新势力榜
-
杭州亚运会特许商品“薪火火炬尊”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首发
-
发布代言人江疏影、挚友吉克隽逸献唱,BE范德安海底泳装大秀杀疯了!
-
BE范德安全球新品发布会三亚举办,中国时尚品牌开始引领全球!
-
珀金埃尔默荣获2023国际智造节智能制造影响力企业奖
-
CRC工业耀目登场第九届成都汽配展,全方位打造高品质维保服务